requestId:68815b9ee62a93.43548531.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今年包養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委十二屆二包養次和三次全會、市委十三屆五次和六次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包養網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和“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包養網,圍繞“興業惠民、治吏簡政”,堅持工業立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穩增長、促改革、包養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包養保穩定,以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確保新時代有新氣象、新作為、新進步。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3%;地方一般公共包養網預算收入增長9%;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略高于經濟增長;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包養網;城鎮包養網化率達65.6%;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和大氣、水環境質量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為此,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積極主動融入大灣區建設
深入推進交通大會戰。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建設,年度安排大會戰項目105項,投資165.7億元。打通承東啟西的高快速路網。加快中開高速尤其是銀洲湖大橋和雙水至水步段建設,實現全市東西部快速連接,抓好高恩高速、開春高速、佛開高速南段擴建、開陽高速擴建等工程包養網建設,啟動銀洲湖高速建設、江鶴高速擴建,開展珠海香洲至臺山高速、珠海斗門至恩平高速、廣臺高速開平至臺山段等前期工作。加快江門大道南、臺開快速路建設,完成江門大道東甲至三江段、銀鷺立交至小岡大橋段建設,啟動三江至南門大橋段建設,推進濱江快線(江僑路—南山路)項目前期工作。新改建國、省道14.55公里,改造國、省道路面64.8公里。加快邁進軌道交通新時代。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上半年全線通車,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年底基本建成站房主體工程,加快推進深茂鐵路江門至深圳段、江肇高鐵、廣佛江珠城軌、廣珠鐵路客運改造、南沙港鐵路、江門北站貨場擴建等項目規劃建設,優化全市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啟動主城區軌道交通規劃。完善多層次綜合交通體系。完成《江門市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2017—2035)》編制包養工作,形成全方位對接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二橋和珠三角干線機場,快速聯通三區四市以及重大產業發展平臺的大交通格局。充分發揮西江黃金水道的作用,加快高新區公共碼頭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體系,積極推進臺山市廣海灣魚塘港及開放口岸建設。完善通用機場規劃布局,推進恩平馮如通用機場報批、臺山通用機場選址等前期工作。
咬定招商引資不松勁。今年是“招包養網商引資突破年”,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實體經濟的“牛鼻子”,緊抓不放,各市(區)、各部門務必滿腔熱情、不畏困難、不辭勞苦,主動走出去,用足用好優惠政策,推動精準招商、產業招商、敲門招商、以商引商,加快新項目落戶建設,重點抓實超10億元的重大優質工業項目落地,著力提高項目落地率、開工率、達產率、財稅貢獻率。扎實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加快打造軌道交通、重卡和專用車、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教育裝備、大健康等產業集群,力爭在新能源電池、激光裝備、智能終端等新興產業取得突破。
加快打造重大產業平臺。加快推進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范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深江產業園、臺山工業新城拓展區、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拓展區等五大萬畝園區建設,新增“三通一平”土地5000畝,提高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承接珠三角核心區產業投資溢出。加快全市產業發展布局規劃,明確各類園區產業定位及準入條件,提高產業生態鏈建設水平。各包養市(區)要繼續推進現有核心園區擴能增效,處置一批低效用地和廠房,提升園區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升機電五金、電子電器、水包養網暖衛浴、紡織服裝、食品等傳統產業發展水平,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產,完成技改投資增長20%以上,引導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推廣。大力扶持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兼并重包養網組,抓好建筑業等優勢產業和新業態依法納入統計,推動外地企業到江門集群注冊,發展總部經濟,力爭產值超百億元企業新增1至2家。推動中車廣東公司加快發展。加強外貿品牌和質量建設,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外貿穩增長。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抓好大包養廣海灣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建設工作。加快現代物流、工業設計、專業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辦好摩托車博覽會,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發展,促進消費增長。以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為抓手,促進全市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上新臺階。籌建國家軌道交通輕合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加快國家級珠西綜合質量檢測平臺建設。
統籌區域協同發展。深化大廣海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戰略研究。推進東部一體、西部協同發展新格局。科學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城鄉重點發展區域規劃,全面開展我市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推進“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精準落地,推動中心城區的規劃一體化,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蓬江區要堅持新興產業和城市經濟雙輪驅動,當好排頭包養兵,建設全市的首善之區;江海區要發揮國家級高新區優勢,當好全市創新發展的引領區;新會區要抓住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和區內三個萬畝產業園區的包養建設機遇,爭當全市做大總量、提高發展質量的主力軍;臺山市要搶抓港珠澳大橋包養網即將通車、大廣海灣上升為大灣區包養網發展平臺的機遇,積極謀劃,全力爭取大項目落戶,在臺開恩發展中爭當“領頭羊”;開平市要強化打造包養重大產業平臺和經營城市理念,推進工業、旅游和城市品質全面提升;鶴山市要發揮對接廣佛經濟圈的橋頭堡優勢,做大工業和包養物流業,推進產城融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江門“第一梯隊”;恩平市要堅持綠色發展,加大園區、產業提質增效的力度,提高發展質量水平。高標準建設包養“四個新城”。濱江新區立足于打造濱水園林新城區,加快完善交通路網、城市綜合管廊、公共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總部經濟基地;科創新城加快集聚創新資源,增強國家級高新區創新功能;樞紐新城以大項目建設為抓手,打造以江門站為核心的樞紐城市新格局;銀湖灣濱海新城加快推進新城定位和發展思路研究、重點建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用地和用海報批等前期工作,加大產業園區建設力度,加快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岸線資源管控,啟動一批旅游項目建設。加快各市(區)城鎮化進程,推進江會路片區融合,加快城市擴容提質,促進江門中心城區功能的提升和拓展。搭建灣區合作新平臺。充分發揮我市港澳同胞和華僑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著力在發展平臺、交通設施、城市建設、科技金融、文化旅游、僑包養網資僑智等方面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行全方位對接,深化江澳金融合作,推動江深合作向縱包養網深發展。
大力引進培育人才。大力實施人才政策,建立人包養網才數據庫,搭建人才交流對接服務平臺。高標準建設全國博士后創包養新包養(江門)示范中心。立足為大灣區聚集人才,今年“人才島”啟動總投資額超50億元項目建設,加快環島景觀帶升級改造、國際教育培訓中心、人才公寓等項目建設。加強省市共建,全力支持五邑大學創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服包養務好國家中微子實驗基地的建設。籌建江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辦工匠講堂,加快培養緊缺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著力解決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入托、出入境等突出問題。
擦亮僑鄉文化品牌。推進僑務強市建設,辦好第六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深入推進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加快推進省級僑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推進以“白沙文化”為重點的優秀傳統文包養網化傳承工作,開展原創文藝精品推廣計劃,深入挖掘詠春、蔡李佛等僑鄉武術文化。加強周郡、甘化廠歷史遺跡等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提煉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弘揚梁啟超家族愛國報國家風,倡導文明好家風。繼續推進海絲申遺,籌辦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立法保護研討會。完成市文化館、美術館改造,升級改造五邑圖書館、華僑博物館,加快全市國家綜合檔案館達標及市檔案中心項目建設。舉辦2018中國(江門)僑鄉文化產業博覽會、2018·廣東(江門)振興傳統工藝推介會,保護文化產業版權,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推進城鄉文明建設,完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市鎮(街)文化站100%達到一級站以上,村(社區)60%達標,推動文化惠民“進學校、進軍營、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舉辦300場以上的文化惠民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
加快旅游強市建設。抓好中國國際特色旅游目的地創建,臺山市和開平市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各市(區)積極創建A級旅游景區和“醉美江門100村”建設。開平市重點加快碉樓文化旅游區創建5A工作,整體提升自力村、馬降龍村等景區質量。加快開平市赤坎古鎮、新會區美麗湖灣、宋元崖門海戰遺址、臺山市濱海旅游、鶴山市珠三角鄉村生態旅游目的地、恩平市地熱地質生態旅游等龍頭項目招商、建設。積極配合省濱海旅游公路的規劃建設。統籌推動文化、體育、旅游協同發展。
TC:
發佈留言